南宫NG注册平台入口
中新网厦门11月25日电 (彭莉芳)自然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对其的合理开发与高效保护至关重要。近年来,厦门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以“一张图”和“一码关联”为重要手段,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水平,提高自然资源管理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公众权益,为打造更加有序、高效、生态的城市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自然资源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在以业务为主线的传统管理模式下,环节众多、部门各自独立,信息传递受阻、数据重复录入等问题严重影响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破解这一难题,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订创新举措,在厦门全面推行建设用地“一码关联”,以具有空间唯一性的“自然资源码”关联土地管理全生命周期,实现信息集成共享和业务高效协同。
实行源头赋码、业务全流程关联。在项目策划生成阶段,依据不动产单元代码编制规则,为每一宗地编制“自然资源码”,作为其空间身份证,归集了土地从用地预审与选址、土地供应与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到竣工验收、不动产权籍调查、不动产登记、批后监管、综合测绘等全链条信息,实现建设项目全流程业务关联和闭环管理,不仅支撑了对任意空间地块的全息查询,还实现了地块全生命周期历史追溯应用,真正做到一码管资源。
蔡冠青表示,未来,厦门将持续探索,延伸“自然资源码”的关联链条,加强跨部门业务协同,深化公众应用场景建设,逐步从土地资源“一码关联”拓展到全自然资源要素的“一码关联”,实现以“自然资源码”集成土地、森林、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全周期管理信息;同时对公众进行信息梳理,脱密后考虑对工作公众提供公开服务,让公众可以通过扫码、查询、定位等查询方式调取和调阅信息。
这一变化得益于厦门在全国首创“5-3-1”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传导体系,即“五年近期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实施计划”的规划实施传导架构。其中,“5”年近期规划是近五年空间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目标为指导,重点落实总体规划的阶段安排。“3”年行动计划突出规划引领,落实上位规划与政府重大战略决策,明确近三年实施目标、重点任务、重点片区及重点设施实施指引。“1”年年度实施计划与三年行动计划同步编制,主要分解年度指标,确定全市和各区的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并策划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项目。
据厦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详细规划处处长翁芳玲介绍,这一体系强调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有效衔接。一方面,通过落实上位规划和政府重大战略决策,结合现状问题评估,提出实施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实各类实施指引,按照时间顺序策划不同周期的规划和计划,保障项目用地空间和要素。另一方面,以5年为大循环周期、1年为小循环周期,滚动编制行动计划,将长远谋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实现各类规划、计划的共同谋划与编制。
翁芳玲介绍,自“5-3-1”实施传导体系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城市从“项目等地”转变为“空间预算”,将项目用地需求与存量用地消化、低效用地盘活、新增用地有机结合,大大提升了规划实施的系统性、统筹性和计划性。自2020年起,连续四年滚动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项目生成率从原来的20%提升至近80%。在空间要素保障方面,则是有力地支持了厦门市发展改革委策划项目,今年项目整体落实率高达99.34%。
翁芳玲表示,接下来,在“5-3-1”体系计划编制过程中,会聚焦城镇开发边界外片区,基于详细规划全域全覆盖的成果,整合生态和土地信息,策划生态修复和土地整治项目;依托数字中心技术平台,通过对城市人口、产业、交通、环境等多源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挖掘,为体系中的项目策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进一步提升“5-3-1”体系的适应性和精准性南宫NG注册平台入口,实现计划实施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提升体系对城市发展变化的感知和响应能力。(完)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南宫NG注册平台入口,22日至24日南宫NG注册平台入口,青海省三江源东部部分地区及湟源、大通、大柴旦、海晏最低气温降幅明显,降温幅度为6.2摄氏度至8.7摄氏度,河南降温幅度最大。根据青海省《气象灾害分级指标》(DB63/T372-2018),大柴旦达重度寒潮南宫NG注册平台入口,河南、久治、海晏达中度寒潮,湟源、班玛、甘德、玛沁、大通共5站达轻度寒潮。
同时,受此次冷空气影响,11月24日08时至25日08时,青海省出现大范围降雪天气,全省共计367个站点出现降水,降水量在0.1毫米至13.5毫米之间,城镇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湟中,降水量为8.1毫米,最大积雪深度出现在门源,雪深为8厘米。依据24小时降雪量等级划分标准(GB/T28592-2012),小雪194站次、中雪84站次、大雪79站次、暴雪10站次。乐都突破当地11月日降水量极值,列有气象记录以来11月日降水量第1位。(完)
中新网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 陈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气象灾害的频次、强度和广度正显著增加,给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5日,首届百花山气象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气象经济与金融保险”为主题,邀请气象、金融、保险、交通、农业、旅游等多个行业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应对气象灾害,探索气象与金融、保险深度融合的路径。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春雷表示,中国再保将充分发挥再保险国家队的平台优势,持续深化跨领域、跨部门合作,联合气象部门加速推动“气象+保险”创新成果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落地应用,着力提升巨灾风险管理科技化水平,为相关行业开展风险减量管理和防灾减灾服务提供关键支撑,助力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