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天之前,据“河南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北京时间11月21日零点,该校申怀彬教授团队在量子点领域的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green InP-based QD-LED by controlling electron injection and leakage”为题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发表,标志着无毒量子点LED技术取得重要进展。这是河南大学首次作为第一通讯单位在《自然》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南大学的申怀彬教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樊逢佳教授等人再次合作,在揭示器件电子输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新型大尺寸、高量子产率InP/Zn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合成和结构调控方法,通过厚ZnSe中间壳层的包覆,同时实现了电子注入提升和电子泄漏抑制,成功构筑了峰值外量子效率(EQE)达到26.68%,亮度达到270,000 cd m-2,1,000 cd m-2初始亮度下T95寿命长达1,241 h的绿色InP基QD-LED,刷新了世界纪录。
陕西师范大学官网今年4月曾刊文介绍,4月5日,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吴笛教授以第一作者(共同)在国际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表题为“Pseudo-nanostructure and trapped-hole release inducing high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in PbTe”(赝纳米结构和空穴捕缚-释放机制提升碲化铅材料热电性能)科研论文,实现了中温区热电材料和器件性能的新突破。这是陕西师范大学教师首次在《科学》上发表研究型文章。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范鹏来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周岐海教授为通讯作者,马来西亚沙捞越大学Michael J. Lawes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若爽博士参与了该研究工作。广西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该论文的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实现了广西师范大学在《Science》上发文的历史性突破。
据南京中医药大学官网介绍,今年5月29日,南京中医药大学民盟盟员、医学院朱家鹏教授和耶鲁大学张凯教授联合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High-resolution in situ structures of mammalian respiratory supercomplexes”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在线发表。该研究突破了蛋白质纯化的传统概念,直接以线粒体成像ManBetX手机网页版登录注册,首次实现了线粒体原位膜蛋白的高分辨结构解析,得到呼吸链超级复合体的最真实最清晰的三维结构,为氧化磷酸化这一最基本的生命过程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
一周之后的8月15日,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建宇教授团队与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以“解耦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空气稳定性”为题(Decoupling the air sensitivity of Na-layered oxides)于2024年8月15日发表于Science期刊。这是燕山大学在8月发表的第2篇Science论文。